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经验,不断完善合作区综治中心建设运行模式,4月9日,政法工作处处长、合作区综治中心主任赵振武带队一行21人赴江门市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重点考察了江门市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智慧平台应用及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政法工作处副处长、合作区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元志、政法工作处副处长、合作区综治中心副主任高晓奇、政法工作处三级调研员、合作区综治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曹振东及合作区综治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各社区综治中心负责人参加调研。
在蓬江区综治中心,蓬江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宇对该中心规范化建设做了简要介绍:一是通过强化闭环管理和多元联动,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二是采取精准识别与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相结合,有效防范和处置安全隐患;三是通过建立三级研判机制,数字化赋能提升治理效率;四是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提级办理”制度等,将综治中心与“信访超市”功能融合,制定网格事项清单,规范“三人小组”巡访、“点单式”调解服务、组建平安联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杜阮镇综治中心,调研组学习其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矛盾源头化解的实践经验,重点关注平安乡村建设与群众自治结合模式。一是立足劳资、家事、涉侨纠纷等领域,打造特色专项调解室。发挥调解员口碑好、威望高、经验足的优势,成立“船哥”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真正促进纠纷就地化解。二是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加强“五类”重点人员和各村居重点人员管理。三是建立弱信号事件处置流程。通过“12345”平台数据、110非警情、平安联盟及日常网格员排查等发现的纠纷事项,不断做好事项交办、跟踪督办,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研判,确保基层事项及时处理、日清日结,有效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在新会区综治中心,调研组实地考察新会区综治中心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的宝贵经验。一是优化服务设置。将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等功能区域有机整合,促进了部门间的融合与协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建立健全督办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对进度滞后的工作及时开展督导,确保了任务的高效执行。三是强化数据赋能治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汇聚多平台数据,实时掌握动态,为精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不断提升预警预防和协调处置能力。四是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通过加强联动攻坚,明确响应层级、时间、人员和职责,推动各部门协同作战,实现了“最多跑一地”的目标,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难题。
此次调研,为下一步科学推进合作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一要强化资源整合与部门协同,以实体化运作为目标,联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和执委会各工作机构以及驻合作区各单位,加快推进“一站式”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工作,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案件联处、风险联控。二要构建跨境调解多元共治体系,充分调动爱国爱澳澳门社团和澳门籍调解员优势,将其纳入合作区综治中心调解员库,凝聚多元合力化解矛盾纠纷。三要健全法治化运行机制,建立“接办转办-研判预警-分级调度-限时督办”闭环管理体系,设置矛盾纠纷预警指标,压实职能部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