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区成立以来,随着各项便利通关、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以及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的政策落地实施,澳门居民和车辆经横琴口岸入境数量屡创新高,跨境“双城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澳门居民的新选择,“琴澳同城”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合作区锚定《总体方案》规划部署,紧贴“八五”普法工作要求,探索主体、协同、内容、对象、形式“五维一体”的普法工作实践,用实实在在的普法举措,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助力琴澳居民“心联通”,为琴澳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贡献应有之力。
强化普法责任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合作区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责,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同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并举,不断细化分工,夯实普法责任。一是全力做好分线管理普法。对分线管理这一“新生事物”,居民群众都需要理解和熟悉的过程,横琴海关、横琴公安局不遗余力强化普法宣传,将执法现场变成普法主场,利用主流新闻媒体、公众号、法治“集市”、宣讲会等将分线管理法律法规广而告之。二是加大对管理对象的普法宣传。合作区商事服务局将普法教育融入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市容市貌、垃圾分类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管理对象遵法守法意识。三是将普法贯穿于服务居民群众全过程。政法工作处做实做细对来访群众尤其是澳门居民释法工作,将信访受理、办理、流程和期限等规定详尽告知;工作人员对办理调解、复议、法援等业务的群众耐心普法,让澳门居民熟悉两地法律差异,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和法律的力量。
深化协同协作,形成普法工作合力。“单打独斗”式普法,受资源、队伍力量、技术等限制,效果难以达到最优。合作区各部门切实将普法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深化协同协作,共筑普法合力,推动普法取得实效。一是探索两地协同合作。合作区法律事务局与澳门法务局等共同举办“合作区法律进澳门”活动,围绕澳门居民普遍关心的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两地制度差异对比普法。二是深化与珠海市交流协作。合作区通过与珠海市司法局共同举办禁毒课堂、共建法治“集市”、建设“云·律道”阵地等,发挥普法资源最大效用,将普法“串珠成链”,形成区域协同普法大格局。三是强化合作区部门间配合。政法工作处、法院、检察院、公安、法律事务局、商事服务局以及爱国爱澳澳门社团、港澳普法义工队联动配合、共享资源、发挥优势,用普法合力推动合作区普法工作有声有色、有力有效开展。
聚焦重点内容,不断提高知晓度。合作区以时间为轴线,结合大事件和区情实际,科学制定、细致落实年度各主题普法内容。一是做好主题普法。3月举办妇女儿童权益的普法游园会,4月聚焦国安普法宣传,5月落实“民法典宣传月”工作要求,6月关注禁毒主题,12月则将资源精力投入到宪法日宣传。二是选准时机普法。在《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和分线管理实施前后,多举措多维度多场次开展普法宣讲;利用《信访工作条例》颁布和《行政复议法》修订等法律大事件开展释法宣传,让新法新规周知于众。三是因地制宜普法。进工地、进港澳企业开展《劳动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宣传;前往港澳居民集中居住的社区开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港澳居民法律援助工作规定(试行)》宣传,通过普法营造合作区宜居宜业法治环境。
细化分众实施,推动普法有效覆盖。合作区立足时代发展,以分众化理念指导普法工作实施,针对不同群体的兴趣需求、行为习惯等“定制”不同的普法内容和普法方式,以提高法律法规传递的有效性和接受度,不断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一是针对村居妇女和中老年群体,通过讲座“以案普法”宣传民法典、妇女权益保护、防诈骗等法律法规。二是针对在校学生,举办互动式趣味性普法活动,以培养法治意识为初衷,打好遵法、守法、用法基础。三是针对中青年企业上班群体,以普法漫画书、短视频、公众号推文为媒介,开展劳动、法律援助等领域普法。四是针对港澳籍居民,邀请澳门法律从业者和专家、港澳普法义工队等,以港澳居民熟悉的方式,就粤港澳三地消费者权益保障、劳动权益保障、就业创业、交通规则等方面进行定向普法。五是强化口岸广场、商业区、行政服务中心、村居等特定区域的布点普法,以法律法规曝光度能见度的提高带动居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升。
坚持需求导向,以普法形式创新带动普法效果提升。合作区各部门以群体需求为导向,顺应时代需要,打造“传统+创新”普法“双矩阵”,不断提高普法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契合度,助力法律法规知识在琴澳居民之间“走心入脑”。一是用好宣传栏、电子屏、普法讲座等传统普法工作方式,确保点、线、面覆盖,筑牢合作区普法工作根基。二是创新普法方式方法,通过聘请知名律师线上直播讲法、“模拟法庭”进校园、派发法治漫画书、线上有奖答题、建设法治长廊、联动举办普法“空中课堂”等方式,主动适应不同群体对普法形式的不同需求。三是紧贴澳门居民实际需求,围绕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出生、医疗、交通、消费、买楼、婚姻”等常见的法律问题,用澳门居民熟悉的语言和方式(粤语语境+繁体中文葡语字幕),通过短视频在澳门公交车电子屏循环播放;为澳门人集中居住的“澳门新街坊”小区居民制作短视频,重点宣讲安家物品进境、携带宠物进境、允许澳门居民携带特定动植物产品进境等政策法规。四是强化执法人员和法治工作者法治能力建设,通过“法治大讲堂”、专题讲座、能力提升培训、政治轮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合作区执法人员和法治工作者法治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以高水平法治能力保障普法工作高质量开展。